倫敦的霧是很有名的,狄更斯的小說《霧都孤兒》描寫的就是發生在霧都——倫敦的一個故事。
霧在世界上,不像陽光那樣的天氣令人愉快,它往往延誤航班,堵塞交通使人很煩,然而在意大利西北部阿爾卑斯山的霧,確給世人做了一件好事,這就是它為意大利著名的霧酒——Vino Nebbiolo(內比奧羅酒)的醞釀成功,提供了適宜的氣候條件。 霧的意大利語是「Nebbia」。在深秋的10月,意大利 Piemonte(皮埃蒙特)阿爾卑斯山腳下的 Alba(阿巴)葡萄園,一種名為 Spanna(斯帕那)的晚熟葡萄正值成熟,由於受阿爾卑斯山的影響,天氣恰逢多霧,因此,當地人就把這種葡萄習慣地稱為 Nebbiolo,即霧葡萄(內比奧羅)。
在意大利,歷史最悠久的霧葡萄產區是在皮埃蒙特南部阿巴山區的3個小鎮:Roero(羅埃洛)、Barbaresco(巴巴列斯科)和Barolo(巴若洛),它們呈三角形分佈,相距約10多公里。霧葡萄園都位於險峻多岩石的丘陵山區,海拔多在350公尺,上層較深,含鈣質。這裡的冬天雪很大,氣溫常在-4℃左右,夏季乾燥無雨,天氣炎熱,氣溫常達35-38℃,而秋天涼爽多霧,在雲霧潦繞的山區,獨特的氣候培育出霧葡萄獨特的風味—濃重的苦澀。也許是歷史的淵源,這一地區霧酒的生產一直採用古老的傳統工藝,所有的發酵和陳釀全用橡木桶。最初,葡萄的發酵是在3m高的大橡木桶中進行,這種用捷克橡木桶製造的大桶可以使用50-80年,而陳釀則在法國阿里耶或利穆的225升的小橡木桶中存放6-7個月,然後在放到大橡木桶中醇化2-3年,才裝瓶出售。
霧酒通常需要較長時間的陳釀,少則2-3年,多則8-10年,但它都不失美酒的本色,優雅的深寶石紅色常變為磚紅色,帶有玫瑰花香味,有時成熟櫻桃的香味也很突出,酒中富含的單寧已失去了濃重苦澀味,變得非常圓潤和豐滿,使酒體極為強壯。哲學特性使霧酒成為世界紅酒的精品。例如巴巴列斯科的Gaja(歌雅)、巴若洛的 Bava(巴伐)、羅埃洛的 Negro(內戈洛)、Dolcetto(戴泰托)等霧酒已成為意大利霧酒的著名品牌。
在阿巴北部100多公里的阿爾卑斯山麓,還有一個著名霧酒產區——Gattinara(卡蒂那拉),一個有獨創精神的酒莊——Travaglini(特拉法利尼),酒莊有55平方公里山地,其中39平方公里是葡萄園,全部種植霧葡萄,葡萄園分佈在一塊塊多石的丘陵山坡上,土層很薄,大約40厘米,據說這是一億五千萬年以前,阿爾卑斯山融化的冰川漂流到河谷,不斷腐蝕和風化了那裡的花崗石才形成的,葡萄園的土壤中,鈣、鎂元素微量,鉀含量很高,鐵質特別豐富,以致使土壤呈現淡紅色。
卡蒂那拉地處阿爾卑斯山的風口,葡萄園的空氣對流極好,雖然當地的氣候也是皮埃蒙特平原氣候,但霧少,這種小氣候使葡萄園的光照比霧酒著名產區阿巴山區優越。
特拉法利尼酒莊莊主—Giancarlo Travaglini(奇昂卡爾羅先生)對他的葡萄園具有世界上如此罕見的氣候和土壤條件感到十分欣慰,他認為正是這種獨特的自然條件才使他的特拉法利尼霧酒具有特殊風味,他生動的比喻說:巴若洛的霧酒像男子漢一樣強壯,巴巴列斯科的霧酒像一位紳士,風度翩翩;而他的霧酒則像一位淑女,給人的感覺是溫柔。奇昂安卡爾羅先生從1959年開始經營酒莊,他對葡萄酒非常熱愛並且有豐富的釀酒經驗,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探索,他已使特拉法利尼酒莊的霧酒不斷推陳出新,最終成為最有價值的意大利貴族酒,每年約有90%出口。
他成功的秘決之一就是在保持霧酒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在葡萄酒發醇時,先不使用橡木桶,改用控溫的、裝有水平旋轉攪拌裝置的不銹鋼罐,發酵溫度28-30℃,每20分鐘攪拌器轉動一次,以使在發酵時葡萄中的營養能充分溶解在酒中。經過發酵的原酒先在法國小橡木桶中陳釀7-10個月,然後再放到大橡木桶醇化3-4年才裝瓶出售。因此,一瓶特拉法利尼霧酒從葡萄采收到飲用最少得花費4-5年的辛苦,可見霧酒的釀造多麼精益求精。特拉法利尼酒莊的 Gattinara Riserva(珍藏酒)是奇昂卡爾羅先生的成功之作,每年他都從4個最好的葡萄園中挑造出10-15行葡萄單獨釀酒,嚴格按著釀酒程序,精心操作,並且原酒需在木桶中陳釀、醇化3-4年,然後裝到酒莊特殊的凹型酒瓶中,成為特拉法利尼風格的霧酒。
喝慣了中國酒的朋友,不妨再嘗嘗幾種霧酒,欣賞一下意大利阿爾卑斯山霧酒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