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國市場拉菲現狀
http://www.my5y.com
2012-06-21 來源:
聚酒薈
她就總結出了中國成功人士的行為範式:在昂貴的西餐廳裡高談闊論,當然,手裡一定要舉著1982年份的 Chteau Lafite Rothschild(拉菲)。
英國品酒大師傑西絲-羅賓遜是個獵奇者,對於中國這個新興經濟體和消費人群,她擁有強烈的好奇心。除了品酒師特有的舌頭之外,她的眼睛也很敏銳,在上海匆匆停留後,她就總結出了中國成功人士的行為範式:在昂貴的西餐廳裡高談闊論,當然,手裡一定要舉著1982年份的 Chteau Lafite Rothschild(拉菲)。
如果說這樣的生活是很多人的夢,那麼,現在應該是夢碎的時候了:「不要說1982年的拉菲了,中國目前市場上的 Chteau Lafite Rothschild(拉菲)、Carruades de Lafite(小拉菲)有90%都是假的。」法國葡萄酒網的劉藝說。
有新聞為依據。近日,中央電視台的焦點訪談裡,曝光了中國最大的假紅酒產地——河北昌黎,除了拉菲,那兒還出產長城。所有的假酒成本均不到5元,酒精加色素加水,甚至不用一滴葡萄汁,灌裝之後再以動輒幾千上萬的高價銷往全國各地——這就能解釋為什麼一個拉菲的空瓶都能賣出上千元了。
失衡的供求
名牌紅酒造假在業內早已是一個公開秘密,10年前在青島就開始出現了。而現在,不光是昌黎,煙台、深圳都有這樣的制假窩點存在,市場上賣得好的名酒他們都造。「早前的假酒還能通過條形碼鑒別,當時造假者比較業餘。現在想要買到真酒,只能依靠可信任的渠道了。」劉藝說,酒莊方面對於中國市場的造假有所耳聞,一直以來也試圖在包裝上設置些玄機,比如微調某些年份酒的包裝顏色,但效果並不好,「一旦一個中國人拿到了一瓶真酒,就會出現一批假酒。」
物以稀為貴。就算在波爾多,拉菲酒莊也算不上規模很大的酒莊,其中的葡萄園佔地僅103公頃,平均每年產酒大約20萬瓶左右,除了酒莊長期合作的全球各個王室的定單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在葡萄酒裝瓶前,就被蜂擁而來的投資客以購買期酒的方式提前瓜分了。
在亞洲(特別是中國)狂熱的消費群體出現之前,拉菲以及其他著名列級酒莊的酒在歐美市場是一個相對平衡的供求狀態,但供應量畢竟有限,中國人的需求逐年成倍的放大,必然會破壞供求平衡。多出來的這部分需求漏洞是假酒存在的原因,也是全世界範圍內真拉菲身價暴漲的根源。中法莊園總釀酒師李德美舉了個例子,「在波爾多,2008年份的拉菲,居然賣到1700多歐元。這在歷史上是沒有過的。」
即使是行家,對於拉菲在國內的售價,李德美也表示說不好。行情最好的82年正牌拉菲,目前售價在4萬元至6萬元不等,中間價差在於渠道,如果是背酒族,從酒價相對合理香港或歐洲淘到一兩瓶。但如果中間轉了兩三手才弄到的酒,這瓶酒的價格就很難定義了。不過現在,背酒族途徑已經斷了,因為似乎全世界的拉菲,一夜之間都到了中國。
相對於農產品或生活消費品,李德美更願意將拉菲定義為投資品。「拉菲的興起幾乎與中國經濟起飛的曲線一致,大概是2006年開始,投資客介入紅酒業中。其實拉菲熱與中國樓市熱在根本上沒有區別,都是由某種投資行為所引發的。」
有「Lafite」就是好酒?
對於中國人來說,拉菲是世界上最頂級的葡萄酒,而不是「最好」之一。
事實上,在任何一個領域,為所有消費者所熟知的品牌就那麼幾個,這是市場規律。如同服飾品牌,中國人脫口而出的無非LV、GUCCI等,而到了葡萄酒領域,許多人想半天就只能想起一個拉菲。
在去年10月底的蘇富比秋拍上,舉行了「拉菲窖藏」專場。這是拉菲第一次直接委託拍賣公司拍賣其酒窖藏品。近2000件拍品拍賣的估價為1500萬港元左右,中國買家踴躍競價,最後拍出了5000多萬港幣的總價。
中國人的拉菲情結在大大小小的各路宴會上每天上演,最常見的橋段是:如果沒有拉菲,就會問有沒有「小拉菲」?也即拉菲副牌,小拉菲酒標酷似正牌,還帶個「Lafite」。如果連「小拉菲」也沒有,店員就會試探地問,要不來一瓶 Legende R Pauillac(拉菲傳奇波亞克)、Saga R Medoc (拉菲傳說梅多克)聽名字似乎比「小拉菲」還要厲害。不太懂酒的人此時會猶豫,店員看出來了,馬上指著酒標上那個好像還發著光的圖案說:你看這不是羅斯柴爾德男爵家族的五簇箭頭嘛?上面標有「Lafite」的……
如果不是身在中國,很難想像「Lafite」這個名稱附著了這麼多本意之外的內容。對這個品牌的「超級待遇」使得比拉菲差了很多的副牌酒,竟比一些緊鄰拉菲的真正好的二級酒莊賣出更高的價格。因為每個酒莊的正牌酒對於原料或窖藏都有著很多嚴格限制,所謂副牌酒,實際上是酒莊創收的自留地,指用達不到正牌酒生產標準的葡萄所釀出的酒,或者釀製後檢驗達不到規格的酒,小拉菲的原料用的就是樹齡不到20年的葡萄。
拉菲旗下還有一系列的葡萄酒,譬如此前提到的拉菲傳奇等,是酒莊在法國、南非等產區收購的酒莊,在出品上允許標注「五支箭」。其中不乏次品,也就人民幣100多塊錢的價值,趁著這股東風多賺了幾十倍,被香港人稱為「乞丐拉菲」。除了自灌貼牌的假拉菲,拉菲現在在中國的處境有點像十幾年前的華倫天奴。看看各種「拉斐」、「拉菲兒」在二、三級市場的活躍,也真有許多不懂行的,圖個虛榮,自以為喝上了好酒。
中國人為什麼愛拉菲
另一個問題是,中國人為什麼那麼愛拉菲?究竟是拉菲的品牌價值被高估了,還是其他名莊酒在中國仍得不到正確估計?
有人解釋,因為在1855波爾多列級酒莊的一級酒莊裡,除拉菲外,Chateau Haut-Brion(奧比安酒莊)、Chateau Latour(拉圖酒莊)、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木桐酒莊)、Chateau Margaux(瑪歌酒莊),在法語發音中都帶有小舌音,一般中國人還真發不出來,拉菲不存在這種問題,不懂法文的大款們在向朋友們炫耀時,可以沒有顧慮。
李德美並不認同這種類似開玩笑的猜測,他覺得真正的原因在於拉菲背後的羅斯柴爾德家族。2009年,《貨幣戰爭》一書賣得很好,高居金融類題材的前幾位,這本書主要描繪的對象就是羅斯柴爾德家族,拉菲酒莊的持有者。
據書中觀點,羅斯柴爾德家族才是真正的世界首富。即便書中說的沒錯,但那也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在19世紀最鼎盛時的情景,現在,這個家族勢力大大削弱,主要的金融業務集中在資產管理和併購重組上,在香港設有辦公室。據說前幾年在全球從事此類業務的公司的排行榜上排在第13位。不論如何,目前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仍然可以稱得上全世界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金融界的人士是他們能直接影響到的一群人,社會精英的認可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拉菲地位的保障,別的酒莊無法與之競爭。在歐洲在中國都是如此。早在十幾年前,羅斯柴爾德家族就與中國的金融界有過接觸,將自家的酒介紹過來順理成章,拉菲是中國文化上最外向的一群人最早喝到的好酒,這種自上而下的影響力,在中國更容易持續和放大。這也是拉菲在中國如此受歡迎的原因。」李德美說。
拉菲和所有奢侈品沒有區別,它們已經跳脫原本屬性,在中國特有氛圍的浸染下,有了完全不一樣的社會功能。比如,可以成為在飯局上快速判斷一個人經濟狀況的有效方式。揮金如土的致辭:「今晚,讓我們喝拉菲就像喝啤酒一樣!」次一點的,「整兩瓶拉菲」,最不濟的會拿著酒單一直在躊躇,看著價格後面的數個零心跳加速。
太有錢的紅酒觀
劉藝一般不給客戶推薦拉菲,但總有很多直接點名要買拉菲的人。有一個人從她那買了兩瓶拉菲,喝了之後問劉藝說,怎麼和之前喝的口感不一樣?劉藝回答,「那是因為你沒喝過真的。」
這麼多有錢人真的喝不出真假?每年大約有40萬箱假酒流入市場,中國懂紅酒的人還是少,技術稍微高超點的造假者,蒙過這群人的味蕾不是什麼難事。而且購買者和品嚐者的微妙心理,導致了假名酒這件事兒不太容易在檯面上暴露。高價面前,一般來說,大家不敢發表自己的觀點,持否定態度的怕被人恥笑不識貨,即使真正買到了假酒,為了防止別人說自己土大款、冤大頭,亦不會主動承認。
微博上有專業人士給出了鑒別真假拉菲的方法,不過,防偽技術只針對近年份的拉菲,稍早年份的沒有,因為當時中國人還不認識拉菲。
偽造技術向來是魔高一丈,最好的方法是學會品嚐或者不再迷信,無論如何,都需要時間和過程。在李德美看來,全社會瘋狂追求一種生活方式,在美國會有,但在歐洲絕不可能發生。歐洲人對於文化、生活和消費的態度都非常獨立,那是一個相對已經固態的社會,很難有真正形成全社會效應的東西。如果有人一定要燒錢喝拉菲,周圍的人只會覺得你是個暴發戶。
「至少我身邊的朋友現在都是這樣了,在他們看來,喝拉菲就是一件特傻的事兒,不懂酒的人才只認拉菲呢。」劉藝說。她給一些成功人士上紅酒鑒賞課,讓他們從100多塊錢的基礎紅酒喝起,喝酒是一件特別個人化的事,從小學一步步走到大學,這樣的積累才能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酒。
拉菲就像是紅酒中的茅台,幾十年來永遠是假多於真,依然年年漲價,依然供不應求。誰都沒法斷定這個時期還要持續多久,要知道,中國是世界上變化最快的國家,包括口味。20年前喝乾邑是最好的享受,拉菲是今天的寵兒,誰知道將來還會流行什麼?當文化被社會審美物化,這或許是若乾年後我們回頭看時唯一相同的瘋狂的理由。
(責任編輯:Kelly) |
新聞來源:經濟觀察報 作者: 點擊:
次
免責聲明:本網站登載所有內容皆出於傳遞信息之目的,絕不意味著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更不代表本網站觀點,所有內容僅供大家學習、交流和探討。
------分隔線----------------------------